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30 22:59:35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汇编五篇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汇编五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不良的家庭教育很有可能导致青少年性格上的缺陷,下面给大家分享家庭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家庭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1首先很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精心安排的这次家庭教育讲座。

听了张某某局长的讲座,受益匪浅。张局长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家长传授了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让我感慨颇深,深刻领悟到了言传身教,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家长所承载的责任与重要意义。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养成好习惯、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增加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和睦、浓郁的亲情氛围等都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客观条件。从小让就孩子树立独立的人格,其次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虽然很小,但却有着强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责或是埋怨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通过收听这次讲座,还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要有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在思维上习惯,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则精神上就会有叛逆,我们就要从孩子小时候起,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

二、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易。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不仅使孩子更乐意向您倾诉,也可以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家长如果总是高高在上,就很难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沟通。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谈话时,要以孩子的心态和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

三、要培养孩子大量的阅读。

读书是开阔孩子的视野,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所以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认为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每天晚上总是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看书,不管是何种书籍,给他带一个头,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欢了上阅读,阅读不仅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而且它也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刻领会到了教育孩子这个大课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养,做的很不到位,在家里,控制孩子的行为,每做一件事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或认可才敢放心去做,严重地阻了他思维的想像力。再者就是脾气的急躁,因为脾气的急躁、没有足够的耐心,不仅一次又一次对孩子恶言相向,更甚是动手打他,当看到孩子那双无助委屈的眼神时,才回过神来,他也只是,仅仅只是一个孩子。专家说得真好: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所以,从此刻起,从自身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让孩子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一个良好的习惯,与孩子公平地交流,让他快乐、健康的成长,让他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2今天在西师附小听了家庭教育讲座,深深地感受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人生课。而这门课程是需要全方位重视和成长的。作为一个家长、一所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下一代的培养都应该有一种责任心和关注度。而我们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在《亲子共成长》中的一位专家就这样说道:“不要做一个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并不是有了高学历、有了好工作你就一定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我们做家长的要时刻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好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培养好孩子。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家庭教育中的环境因素我简单的把他们分了以下四个方面:语言环境;亲子环境;个性发展环境;硬件环境。

语言环境:有一位专家提出了一个每个家庭都会有的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中国的父母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责备和惩罚。而且责备的话语往往非常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惩罚的内容也并不是和孩子犯的错有任何关联。比如经常会有家长说:“你看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怎么每次都这样粗心?不许吃饭了。”这样的话语是最伤害孩子的,也是乱贴标签的一种倾向。孩子如果常常被这样的话语评价批评的话,就会没有了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所以说话的技巧很重要,引导的方向更重要。我们面对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首先要记住我们是希望他更好更优秀,所以千万不能人身攻击。教育专家提出这样的建议:“孩子,刚才发生了什么?你很伤心很难过对吗?你觉得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让孩子思考后想出解决方法,并让他认识到这样的后果是不好的,充分让他认识到自己失误的原因即可。而并不是让他感受到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很糟糕”。因此语言环境造就孩子良好的身心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亲子环境:父母应该有颗平常心,父母心态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凡是心态好的父母,身边就会有一个快乐的孩子;心态不好的父母,身边就会有一个障碍的孩子。无论孩子做出了什么样的错事,考出了什么样的糟糕成绩,作为家长都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让孩子在良好的亲子环境下长大,总有一天孩子会学会感恩,学会为了报答而努力奋斗,成为高情商的人才。

个性发展环境:作为家长,不可以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别让虚荣心害孩子,别让补偿心代替了自己的平常心,给孩子勇气,给他们自己的天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应该有他独立的空间,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自由并不代表放纵。我们不能帮孩子一辈子,陪孩子一辈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留给孩子金钱、住房、汽车等等财富,不如教给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内力的发展,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一生。

硬件环境:作为家长,应该 ……此处隐藏2766个字……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子考试成绩一般或差时,不要给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帮孩子找一些原因,关键是找出孩子闪光之处给予夸奖,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信心。

三、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可分为学习习惯和各种行为习惯。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引起学习较差。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特别可怕的是有的孩子从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们现在学习非常好,到以后的学习都非常麻烦。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当然还要做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敏捷灵巧,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因学习时间较长,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厌学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不是我们手中的一件物品,她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复杂的人,如果你从小就不能了解透她,不能与之交流,只是依靠父母所谓的“权力”来压服他,那当他上初中、高中时,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因为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他就会学会说谎,把精力放在交朋结友,沉迷于游戏。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我儿子不怕我们,就怕老师。”其实这种家长的观念有两个错误:一是自己不愿意承担管教孩子的责任,想把责任推给老师,寄希望于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管好,自己等着摘果实;二是说明自己根本不会管孩子也不知道怎样管孩子。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每一位有责任心的父母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礼物,什么礼物最好?如果从孩子成长的角度上来说,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家庭教育简单通俗的来说,就是父母以及家人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来到这这世界上,所接受的第一份教育,它是人类接受所有各种种类的教育之首,更是基础。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赞同这样的观点。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从小的时候,就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首先它就会为这个孩子一生良好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好基础。这个好基础为他以后的入学、踏上工作岗位一直到自己独挡一面,成家立业的时候,都会带来无限的好处,可以说是终生受益!而反过来,如果这个孩子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他的人生当中就会总一种阴影,一种缺憾!

说的这些言论,讲的这些道理并非无稽之谈,而是现实的社会有着太多的这样的事情。因而如果面对刚出生的孩子,您想在他的成长之路上给他一份最好的礼物,那么就从此刻他呱呱坠地开始,给他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这就是最好的成长礼物了。当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会明白这份礼物的好,这份礼物的珍贵,从而也像血脉的延续一样,把它传承下去。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近一二十年,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渐次步入老年,代沟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凸显,而且引起了一些人恐慌甚至忧虑。我是五零后,看法有点离谱,所以,总体持乐观态度。

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什么是代沟,从狭义说,它是亲子两代的心理差距或心理隔阂。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客观产物,因为我们无法回避,所以只能泰然处之。我们再说这恐慌和忧虑的思想渊源。这要追溯我们的起源,我们起源于农耕文明,在我们的血液里、骨子里,就流淌并浸润着农耕文明的基因。而农耕文明的特性是过度依赖自然,且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取得收获。一旦收获失去保障,就面临生存危机,则恐慌和忧虑就很正常了。这些人生怕失去劳动能力之后,由于心理隔阂,会无人赡养。再者,劳动技能和劳动经验的传递,主要靠耳提面命,子代在年龄上处于劣势地位,一般很难超越亲代。因而亲子两代在认知方式上很容易趋同,亲子关系自然比较“牢固”。而代沟的存在,似乎打破了这种优势,他们误认为甚至破坏了亲子关系。

我们亲身经历的最近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国家由一个满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先进的工业国。我们的孩子走出了黄土地,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他们大多都受了高等教育,也能在城里自食其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如果在思维方式上跟我们发生了一些分歧,那是再正常不过,因为所受教育和见识、阅历,会自然而然地决定他们的意识,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有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独到见解,那正是我们的人生成功所在,应该可喜可贺!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自身,我们和上一辈没有代沟吗?当然有!我们的父母失去劳作能力以后,我们就眼看着让他们饿着了吗?困着了吗?那么我们为什么能承认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代沟合理,而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代沟就不合理呢?这不是马列主义装在电筒里,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吗?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容百姓点灯吗?也许有些人会说:“我们的父辈当时受时代的局限,他们没有文化,而我们是有文化的。”那我就要正告你,时代难道就没有局限你吗?须知,我们当年学来的一丁点儿常识,比如“小老鼠爬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展开全文:喊小妮儿,抱猫来,出溜跑了。”全文完。那叫参加了扫盲活动,和文化根本搭不上边儿。那叫识字,而且是跳蚤尿到书本上“湿字不俩”。如果谁要是真把它硬扯到文化上,可以把这种文化作个比喻:古人的一头驴,头插进了瓦尿罐里,拔不出来了,怎么办?一位老人想出好办法,把驴头割下来。事后老人失声痛哭:“将来我死了,你们这日子咋过?遇上难事,谁还能给你们出主意想办法?”——我们知道的那一点儿东西,充其量就在这个层面上而已。谁要是抱着这点垃圾当珍宝,孤芳自赏,自诩为有文化,只能招惹嘲笑和鄙夷。相信谁要是这样做了,也绝不会得到自己子女的认同。代沟的凸显就自然而然的了。

客观、冷静地说,代沟是我们的晚辈进化、至少是进步的表征,而这和我们形成的距离有多大呢?这实在不能用数字来表示,我们可以借与文化共生的科技来理解,大家知道,在科技发达的大城市,无人车间随处可见,无人商场方兴未艾,就是路边一个卖西瓜的游走地摊,结账就用手机对手机进行。所有这些,我们会吗?我们是这个时代的文盲、科盲,如果在生活中和别人发生了冲突,在这个法制社会,找谁来调解?自己的利益如何保护?我们连门都摸不着,还是十足的法盲。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承认这事实的存在,就能说明我们不算落后吗?

相反,如果谁家的孩子远离现代生活,即使他或她天天搂着你脖子叫爸、叫妈,给你端茶捧水,又管啥用?等你老了,他能用啥管你?由是观之,从“战略”的角度说,出现代沟,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不论于家于国。于家,在阶层固化这一严酷事实面前,通过代沟,我们的后辈比前辈实现了升迁,于国,我们的国家通过代沟,缩短了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那么,父母子女之间的心理差距和心理隔阂如何调和呢?首先这不是根本的利益冲突,家庭成员各自抱持包容情怀,相互理解和尊重,讲究和而不同,自然会其乐融融,若如此,父母老了,子女岂有不管之事?由此我祝愿我们的整个国家、每个家庭子孙后代的代沟越来越宽,越来越深。最终实现超越和领先的发展态势。让我们一起欢呼:代沟万岁!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汇编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